新华网广州11月3日电(李庆招)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之火点燃南粤大地。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再次与全运会携手,以赛事为媒,焕发出崭新的城市活力。在这片热土上,承载城市记忆的体育场馆、广州“老字号”体育品牌等,共同成为这场焕新的主角。它们不仅是赛事保障的基石,也将全运会从顶尖选手的竞技场,延伸为全民可感、可参与的体育节日。
老场馆新风貌 为城市注入动能
在广州市越秀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与越秀山体育场共同见证了十五运会足球项目女子16岁以下组的激烈角逐。当人们的目光聚焦于赛场竞技之时,焕然一新的体育赛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蓝色的看台座椅、崭新的钢结构雨棚、骑楼式风雨连廊……踏入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运动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座享有“岭南体育文化活化石”美誉的老场馆,以新的样貌,在延续厚重历史血脉的同时,跳动着现代城市体育生活的崭新脉搏。

2025年10月30日,市民在广东省人民体育场锻炼。新华网李庆招 摄
“老场馆”如何焕发“新风貌”?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建筑院副总建筑师潘敏昌介绍,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改造突出两大亮点:一是在北侧看台区域创新性整合空间,新建广东体育博物馆,为传承体育文化提供了新平台;二是通过物理空间的打通与连接,贯通烈士陵园——英雄广场——省人民体育场750米广州传统红色纪念轴线,促进红色文化与体育文化的互联交融。
“此次升级不仅限于场馆本身,更对周边商业进行了同步优化。”潘敏昌表示,街区改造未来将围绕体育产业进行融合配置,有望盘活传统商圈的商业氛围,其“赛后利用”规划也将为街区的活力提升与消费升级注入新动能。
从较场西路一路北上,沿着应元路拾级而上,“越秀山体育场”牌坊映入眼帘。迈入其间,绿色草坪、蓝色跑道与黄色看台交织出鲜明色彩。这座承载着广州人“上山睇波”集体记忆的体育场,如今又因到来的十五运会而焕发新的活力。

2025年10月30日,升级改造后的越秀山体育场。新华网发(吴子良 摄)
“作为越秀区区级文物,越秀山体育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改造中与越秀山的自然山景及镇海楼、中山纪念碑等广州地标相呼应。”越秀山体育场管理部部长张羽介绍,本次改造集中于基础设施与体育工艺两大板块,重点升级草坪、灯光、LED大屏等体育工艺设施。在智能化方面,越秀山体育场部署了集成AR实景导航功能的小程序系统,为观众提供精准的场内导览服务。
从赛场到生活 让体育惠及全民
在广州黄村,升级改造后的广东奥体中心不仅以更智能的设施、更多元的功能为十五运会提供“硬核支撑”。赛后,这个专业的竞技场将化身成为市民的“全民健身乐园”。
“我们以打造‘人民的体育公园’为理念,将其作为一个城市更新的典范来升级改造。”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罗建河介绍,广东奥体中心改造设计贯彻“兼顾赛时赛后利用”理念,运用共享的空间模式和流畅的交通动线,把中心体育场的二层完全开放,将原二层功能单一的大型室内空间改造成为赛时的观众立体疏散平台,赛后全天候使用的开放式全民健身活动空间;其次,活化奥体中心室外广场,增加了大量的林荫及户外设施,共同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公园。

资料图:广东奥体中心。新华网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供图)
对广州而言,“提品质”远不止于场馆的硬件升级。它旨在以赛事为杠杆,撬动设计、制造、运营等全产业链条的协同创新,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最终转化为全民共享的健康日常。
在双鱼体育创新中心,双鱼体育为十五运会量身打造的“展梦3”球台在现场展出。双鱼体育市场部部长杨学峰介绍,该款球台在面板材料、面漆工艺及脚架结构上都进行了针对性升级,其弹性和平稳度均达到新的高度。

2025年10月30日,在双鱼体育创新中心展出的“展梦3”球台。新华网发(双鱼体育供图)
谈及如何让顶尖赛事的科技体验惠及大众,杨学峰表示,双鱼体育从建立开始,就立志于做好产品,让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同时,双鱼也在思考,如何让大众也爱上运动。“十五运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赛场上,我们让专业的装备闪耀舞台。赛场之外,我们也把适合大众的产品推广开来,激发全民共同投身运动热潮。”
从赛场的专业设施到遍布城市的健身空间,从“老场馆”的智慧焕新到“老字号”的技术攻坚,广州正全方位保障十五运会,以赛兴城、以赛惠民,将全运激情融入日常,绘就一幅全民共享的健身图景。(参与报道:林诗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