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4月29日电(陈凯昊 魏晓航)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新华网走近茂名高州市高凉应急救援大队,聆听队员们用汗水和智慧奏响的时代强音,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工作需要胆大心细 每一个绳结都关乎生命
陈军健是高凉应急救援大队山岳救援小组的先锋岗位队员。对山岳救援队员而言,体能是门槛,技术是工具,心理是基石,需要胆大心细,每一个绳结、力组都关乎生命。“入队体训包括山地越野、攀爬陡坡、攀岩等;技术技能训练包括绳索技术的高空救援系统搭建、单、双绳技术等;心理素质训练有夜间救援、恶劣天气救援等,最后还要进行团队协作和战术训练等。经过为期八个月的系统演训考核,我变得更加专业、沉稳了。”陈军健说。

山岳救援过程中,陈军健印象深刻的当属三官山救援任务。由于驴友害怕被罚款,隐瞒了真实的遇险位置,导致陈军健和队友们深夜误入崖区。一名队员因岩石松动突然坠落,仅靠备用绳缓冲保住性命。“这个瞬间对我的冲击很大,生死可能只差一个装备检查的疏忽,或是半秒的反应延迟。我深刻体会到山的残酷,它不会区分善良与愚蠢,只遵循物理法则;人的渺小,再先进的装备也抵不过一场突发的落石;光的存在,当绝望达到顶点时,生命互助的本能反而更加耀眼。”
扑灭的是火 守护的是希望
总有一些追光者默默耕耘,邓嘉喜便是其中一位。23岁的他心向“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在高凉应急救援大队森林消防小组战斗员岗位努力奋斗。入队前,他从事物流分拣工作。2019年3月份,他看到四川木里县森林火灾的相关报道,看到同是00后的30位扑火英雄的名字时,整个人沉默了。“那晚我推掉了朋友生日宴会的邀约,关掉手机,在院子里看着远处的大山问自己:如果灾难来临,我能为脚下的土地做点什么?次日,我向公司提交了辞呈,并向高凉应急救援大队提交了入队申请。”邓嘉喜说。
刚加入森林消防小组时,身材微胖的他常常遭到质疑。他迎来了为期3个月的体能训练,经历了高温抗压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包括火场工具应用、特殊环境处置、智能装备操作等。“前后差不多6个月时间,我考取了三级森林消防员资格证书,完成了从一个地方青年向森林消防战斗员的蜕变。”邓嘉喜说。

邓嘉喜印象较深的一次救援发生在2022年中秋。“当时我们全队正在赏月吃月饼,一声警铃,大家出发了。晚上十一点,我们留守火场时,时任大队教导员的刘建把月饼送到每个小组的驻防点,那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月饼。我们吃着月饼,看着山下村庄里的万家灯火,想起教导员常说的那句话,你们扑灭的是火,守护的是希望。”邓嘉喜说。
不是教我战胜恐惧 而是教我负重前行
在烈焰冲天的火场,在浊浪汹涌的洪流,一直都有应急救援队员勇毅逆行的身影。高凉应急救援大队年龄最小的队员叫邓运杰,出生于2004年10月,目前在高州市高凉应急救援大队从事水域救援小组战斗员岗位工作。“很多人觉得我们这代人爱‘躺平’,其实我们同样渴望做有意义的事。在互联网上,价值可能被点赞数量来定义。但在我们队伍这里,价值是实实在在的生命, 这种价值感是任何虚拟成就无法替代的。“邓运杰说。

在农村出生长大的邓运杰从小就害怕触碰尸体。第一次出任务时,默念“这是任务”的他强忍着颤抖下水救援。在漆黑的水底,他发现了落水者的身体被卡在树杈,因为洪水冲刷脸部出现多处明显外伤,目测已经失去生命体征。邓运杰说:“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尸体,我在水下解除落水者身上的缠绕物时,死死咬着牙,生怕一松口就会吐出来或者哭出来。我觉得,这份工作不是教我战胜恐惧,而是教我背负他人生命重量前行。”